文: 發布時間:2020-06-09 瀏覽次數:20126
構建開放型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
高標準建設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
實施產業生態圈補鏈強鏈專項行動
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
財政科技投入3年內翻一番
……
6月3日,成都市科技創新大會召開,現場發布《關于全面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從提升科技創新環境、激勵人才創新等多方面給出18條政策措施,推動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助推成都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建設。
構建開放型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
實施產業生態圈補鏈強鏈專項行動
《政策措施》首條即提出高標準建設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按照“一核四區”空間布局,推動成都科學城與新經濟活力區、天府國際生物城、東部新區未來科技城、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基地聯動發展,輻射帶動產業功能區高質量發展。
把科技創新真正落實到產業發展中,讓硬核科技成為產業發展的新引擎,《政策措施》提出,構建開放型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梳理分析集成電路、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的產業鏈、技術鏈、創新鏈“薄弱缺”環節,實施補鏈強鏈專項行動計劃?!墩叽胧诽岢?,支持建設集成研發設計、金融服務、供應鏈保障等功能性綜合服務平臺,按照平臺項目實際投入的30%,給予最高300萬元一次性補助。實施重點產業專利導航計劃,支持建設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給予最高300萬元資助。
推進特色鮮明的產業功能區建設,成都提出規劃建設行業大數據中心、通用型工業互聯網平臺、現代數字城市底座等新興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算力+算法+數據+應用”服務共享共用,在新經濟、電子信息、文博文創等領域打造業態鮮明、功能突出的產業功能區。
為創新企業配置最有的資源要素,《政策措施》提出聚焦打造全鏈條、全周期、全要素、全流程、全方位的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在中心城區和東進區域的產業功能區打造集研發設計、創新轉化、場景營造、設區服務等為一體的1000萬平方米高質量、低成本科創空間。構建“科創空間+專業化運營隊伍+創新創業載體+創新服務平臺+科創基金”的創新綜合服務體系。
聚焦城市發展戰略和重點產業需求
引進世界一流大學等來蓉創設特色學院
《政策措施》提出,加快工業互聯網和城市物聯網平臺建設,加快建設5G引領的雙千兆寬帶城市,2020年實現中心城區和郊區新城城區、產業功能區、重點景區5G網絡基本覆蓋,推動實現全域規模應用。
激發高校創新能力,《政策措施》提出支持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支持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南石油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學科,按照“一事一議”給予總和支持。同時,聚焦城市發展戰略和重點產業需求,引進世界一流大學、國內“雙一流”大學來蓉創設特色學院,按“一事一議”給予綜合支持。此外,《政策措施》提出支持大學在蓉創辦專業學院培訓基地,在東部新區未來科技城規劃建設國際合作高層次辦學集聚區,引進世界級大學共建特色學院和研究生院等。
鼓勵企業創辦研發機構,《政策措施》提出,支持龍頭骨干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共建市場化運行的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引入國際高端創新資源,對符合要求的給予最高1億元綜合資助,并在科研人員科技項目申報資助等方面享受科研事業單位同等待遇。
此外,《政策措施》還提出支持科技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等獨立或牽頭組建“城市未來場景實驗室”,對承擔“城市未來場景實驗室”項目的企業,根據股權融資、市場訂單、營收規模等績效目標分階段給予項目成本15%、最高200萬元資助。
科研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
可到企業和其他科研機構等專職、兼職
真金白銀的支持還體現在“創新產品首購首用”方面,《政策措施》提出對獲得重大裝備首臺(套)、新材料首批次、軟件首版次等認定的產品,分別給予生產企業、應用企業最高300萬元補助。此外,《政策措施》還提出鼓勵風險投資與企業合作,創業投資企業引進其域外(省外、境外)已投高新技術企業或項目落地成都,給予創業投資企業實際投資額2%、累計不超過1000萬元獎勵。
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為激勵人才創新,《政策措施》提出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建立重大科技項目、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揭榜掛帥”制度、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負面清單”制度。在研究方向不變、不降低考核指標的前提下,允許科研人員自主調整研究方案和技術路線,自主組織科研團隊,由項目牽頭單位報項目管理專業機構備案。
此外,科研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經所在單位同意,可到企業和其他科研機構、高校、社會組織等專職、兼職開展創新活動,并取得合法報酬;可離崗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在職創辦科技型企業等創新創業活動。
《政策措施》還對大學生在蓉創新創業給出鼓勵支持,提出鼓勵海內外優秀大學生和青年人才來蓉實習見習,為其購買商業保險,留蓉工作的給予5000元/人的獎勵。支持企業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給予畢業兩年內的見習人員不低于當地最低工作標準80%的生活補助。此外,市和區(市)縣兩級國有企事業單位在年度招聘計劃中還將安排不低于30%的就業崗位,定向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
推動設立成都知識產權法院
財政科技投入3年內翻一番
提升科技創新軟環境,《政策措施》提出建立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具體將加強成都知識產權審判庭建設,推動設立成都知識產權法院,爭取設立中國(成都)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構建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一體化和行政執法、審判執行、仲裁協調多渠道的協同保護體系。
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政策措施》提出規劃建設天府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對落戶的國內外知名技術交易(轉移)機構給予最高100萬元資金支持。此外,還將支持企業獨立或牽頭建立“科學家經紀人”“工程師共享平臺”“虛擬實驗于制造平臺”等新興創新服務平臺,培育研發眾包、網絡眾籌等服務新業態,給予最高100萬元經費資助。
擴大科技創新朋友圈,《政策措施》提出辦好“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對在蓉舉辦線上線下一體的大型國際性科技博覽會、科技交流活動,給予實際投入30%、最高200萬元補助;對定期或永久落戶成都的國際高水平科技交流活動,連續三年給予最高100萬元補助。
值得關注的是,《政策措施》提出持續提高財政科技投入,并給出了具體計劃。明確將財政科技投入納入各級財政重點保障范圍,逐年加大投入力度,確保財政科技投入3年內翻一番。同時,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引導激勵企業和社會力量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立完善多元化、多層次、多去到的科技投入體系。
免責聲明:
本文部分圖片和文字來源于網絡;因編輯需要,文字和圖片之間亦無必然聯系,僅供參考;我們所轉載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本內容如無意中侵犯了知識產權,請告之,我們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