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發布時間:2016-07-27 瀏覽次數:30369
成都軍民融合產業基礎雄厚,科技創新資源豐富。加速軍民深度融合發展,也是成都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最鮮明的任務。26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專題發布會,發布成都圍繞“1234”總體發展思路,通過建設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著力推動“民參軍”機制創新和“軍轉民”開放創新,加快構建“1+N”的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和政策保障三大體系,積極推進軍民技術融合、軍民產品融合、軍民資本融合、軍民人才融合。據悉,《成都市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目前已編制完成,將力爭到“十三五”末,建成“成都軍民融合創新產業園”,打造國家級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力爭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500億元。
關鍵詞:資源優勢
航空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四 軍民融合人才資源豐富
作為國家國防科技工業的主要承載區域,成都在航空、航天、信息安全、核能及核技術應用、軍工電子、機電裝備和材料等工業領域已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集群,具有較強產業實力。包括中航工業集團、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兵器集團、兵裝集團、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中國電科集團、中核集團、中核建集團、中國航發集團等國內軍工集團等。
航空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四,在整機(包括無人機)及發動機研發制造、大部件維修、航電產品研發制造等領域處于國內先進水平;信息安全產業規模與北京、上海、深圳同處國內第一方陣,在部分領域已達到全國乃至世界先進水平,具有發展軍民融合產業獨特的軍工資源優勢。
同時,成都擁有高校53所,國家級科研機構30家,國家級研發平臺67個;擁有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3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2個;擁有各類人才約389萬人,兩院院士34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69人,全市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人才資源豐富。成都還聚集了電子10所、29所、30所、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中航工業燃氣渦輪研究院等軍工科研院所,擁有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和人才資源支撐。
關鍵詞:行動計劃
六個省級軍民融合產業基地有序推進 加快構建“1+N”軍民融合產業園區
按照“軍民融合、央地合作、轉型升級、集群發展”的思路,我市已經編制完成《成都市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了軍民融合發展方向:以國防科技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核心,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為主攻方向,大力促進軍民優勢資源雙向流動、相互轉化。按照《規劃》提出的“1234”總體發展思路,力爭盡快建成“成都軍民融合創新產業園”,打造國家級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500億元。
據介紹,《成都市軍民融合產業2016年度行動計劃》也已出爐,全市正在加快落實職責,完善組織架構。包括成都天府新區、新都區、彭州市在內的各區(市)縣正在編制成都軍民融合創新產業園以及特色基地園區發展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促進重大項目建設和加強項目引進。同時,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十條、招大引強實施方案、項目及園區管理辦法等一批政策措施也已列入2016年工作安排;資金保障方面,我市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金將由市級財政出資5億元,逐漸放大到20億元的規模,以促進軍民融合創新平臺建設、成立軍民融合產業協會,扎實推進技術轉移和產業孵化。
在構建“1+N”軍民融合產業園區方面,我市將在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設立軍民融合創新產業園,規劃發展全市軍民融合創新基地和產業綜合區,突出“1”的創新引領、新興產業聚集的功能,打造我市軍民融合創新發展核心區,培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戰略高地;圍繞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著力建設一批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地和特色園區,形成創新引領、布局合理、多園支撐、各具特色、協調推進的產業發展格局;以天府新區為核心,高新區、經開區、新都區、青羊區、雙流區、彭州市、簡陽市等區(市)縣為“1+N”實施區域,條件成熟一個發展一個。
目前,我市先期啟動并完成包括天府新區軍民融合創新產業園、新都區軍民融合航空產業基地、彭州市軍民融合航空動力產業園,雙流區、高新區、青羊區、金堂縣的航空產業園建設方案也已完成。成都市承擔的六個省級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建設工作,如飛機整機產業基地、核動力產業基地、中國電科(成都)信息安全產業園基地、“銀河·596”產業基地、西物所雙流基地和航天高技術產業園基地都在有序推進中。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軍民融合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已開始籌建,計劃近期成立。
關鍵詞:機制創新
建立軍地部門會商制度 打通軍民融合創新通道
“軍民融合涉及工業、科技、軍事和教育等諸多領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存在軍工和民用企業管理機制體制不同、體制機制和技術不能很好融合等情況?!笔薪浶盼嚓P負責人表示,我市將重點以《規劃》為指導,全面加強與相關部門和區(市)縣的協調合作,確保規劃落到實處。
按照“著力打通軍民深度融合創新通道”的要求,我市還提出系列政策扶持體系,以加快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為核心,科技創新、招商促進、金融服務、區縣扶持等一批政策措施為配套,通過政策引導,集聚軍民融合企業,承載軍民融合項目,實現產業集群發展。其中,政策支持重點方向有引導“民參軍”機制創新、“軍轉民”開放創新、促進資源共建共享、搭建平臺和載體、支持創新產品市場開拓、培育融合新動能等。
“軍民之間體制機制差異是推動軍民深度融合的主要障礙之一?!笔薪浶盼嚓P負責人表示,為加快推動軍民融合體制創新突破,我市將在軍工投資體制、“民參軍”機制創新、知識產權解密和轉移轉化等方面,積極爭取國家和省上的政策支持;建立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組建軍民融合產業協會,搭建軍工成果交易和軍轉民項目發布、軍民科技創新等平臺,推進軍民兩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面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促進我市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同時,還將進一步完善軍地協調機制,在組建軍民融合產業協會的基礎上,利用協會這個平臺進一步建立完善軍地部門會商制度,適時召開專題會議,通報重大情況,在保證國家秘密安全的前提下,建立起軍地信息定期共享通報制度,理順軍地信息交流渠道,推動軍民深度融合。
規劃布局
成都天府新區直管區:
首批軍民融合項目 簽約落戶
據介紹,成都天府新區直管區將規劃建設軍民融合產業組團。按照城市規劃、土地規劃、產業規劃、生態規劃“四規合一”的原則,成都天府新區直管區正高水平、高質量編制軍民融合產業組團發展規劃,重點發展軍工電子、衛星應用、航空產業、機電裝備、信息安全等產業。
在發展思路上,將以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和軍民深度融合創新為路徑,以軍民融合研發制造為重點,以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模式為突破,以園區載體、人才培養、政策保障為抓手,做大產業規模,做強優勢領域,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產業承載力,積極打造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
為滿足軍民融合研發設計機構盡快入駐載體的需要,成都天府新區直管區在成都科學城興隆湖北側和西側,投資建設了天府菁蓉中心A區、B區,總建筑面積40萬平方米,今年下半年,天府菁蓉中心A區將實現首批企業入駐,B區也將于2017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屆時,組團產業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
在軍民融合產業項目引進方面,成都天府新區直管區通過認真梳理相關目標企業名單,積極開展精準招商。目前,中國兵器先進激光創新產業基地、成都盟升電子衛星通訊產品研發生產基地、中久安特高功率微波非致命武器、四川久遠銀海成都光電基地等一批軍民融合項目已經簽約落戶。
彭州市:
打造省級軍民融合創新示范產業園
依托5719工廠軍工企業技術、資源、產業聚集等優勢,彭州市在麗春鎮規劃了總面積12.1平方千米的彭州航空動力產業功能區,將航空動力、增材制造和再制造列為重點產業予以扶持和推進,重點打造“中國3D航空小鎮”。
為推動軍民融合產業集聚化、規?;l展,帶動工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彭州市還利用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技、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719廠合作共建創新研究院和試驗基地的契機,以建設“中國藍色動力硅谷”、 打造省級軍民融合創新示范產業園為目標,努力打通軍民深度融合創新通道,加速構建“研發—試驗—制造—維修—再制造”的軍民融合航空動力全產業鏈布局。
為了加快功能區產業聚集,彭州市不斷強化項目招引。目前,總投資6.1億元的泰資科技再制造產業基地項目已建成投產;總投資25.1億元、共9個子項目的5719工廠航利產業園項目中有2個項目和總投資3.17億元的增材科技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均已開工建設;總投資10億元的渦輪發動機關鍵部件制造與修復項目也即將在8月動工建設。此外,還深度洽談了泛航空文化博覽園、永瀚精密制造、直升機綜合運營等15個總投資達79.7億元的優質項目。
新都區:
編制初步規劃 航空產業園首期啟動
目前,新都區正加快建設成都航空產業園,并以此作為軍民融合發展的承載平臺。據介紹,航空產業園位于該區石板灘鎮,未來將著力打造成為國內頂尖的航空發動機研發中心、航空產業配套基地和國家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實驗區。
在建設成都航空產業園方面,新都區已經編制了9平方公里的航空產業園初步規劃,首期5平方公里已經啟動,24億元的整體城鎮化建設專項貸款也已經獲得審批。為了加快建立航空產業聯盟,新都區還梳理了航空發動機配套企業71家,并已經和6家核心配套企業進行了對接,現已簽約了1家。
值得一提的是,新都區人民政府、市經信委與先進航空發動機協同創新中心還簽訂了共同建設“成都航空發動機聯合創新中心”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進一步助推軍民融合發展。
來源:成都日報